几个月前,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一口气走访了四所国内大学,在四所高校的校友、学子中圈粉无数。
教育强则国强,校园里往往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领域的公益行动也是企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任正非,还是乡村教师马云,都在呼吁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
时下,又是一年开学季。值得庆幸的是,当学子们怀揣梦想踏上学习之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教育公益事业中,为中国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助力教育事业
自成立起,中国奥园24年来一直热心于党建和公益慈善事业。奥园集团党委积极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成立奥园慈善基金会,开展了“双十双百”精准扶贫工程、支教助学、“山海对话”教育公益活动。
“双十双百”,即每年精准扶贫十个贫困村、十所贫困学校、一百户困难家庭、一百名贫困学生。不过发展到今天,中国奥园每年帮扶的对象,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中国奥园看来,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学子们将走上社会,回馈社会。因此,助力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振兴国家教育事业,则是企业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据2019年中国奥园CSR报告统计,中国奥园在精准扶贫、教育助学等公益领域投入达到约8000万元。
2019年,中国奥园旗下地产板块正式跨越千亿,2020年前八月累计实现物业合同销售额约人民币712.8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超40%。在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0年1-8月中国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上,中国奥园继续稳居行业前30位。
随着自身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奥园也更加不遗余力兴师助教,回馈社会。
资料显示,2016年起,中国奥园已连续三年赞助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暨南大学捐赠3200万元。金秋九月,中国奥园将继续与暨南大学牵手举办教育公益活动。
中国奥园向暨南大学捐赠2000万元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中国奥园还分别向中山大捐款500万元,用于促进新疆喀什地区沙洲绿化、生态产业扶贫等;向华南师范大学捐款500万元用于支教活动,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健康成长;向广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200万元,用于支持广州大学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
中国奥园向中山大学捐资500万元
持续加码教育公益
今年5月27日,中国奥园首次发布了独立成册的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公司对公益投入再度升格。
2020年,中国企业普遍面临挑战,如华为对人才、基础科学研究的倾心一样,企业能否坚持关注长期回报、坚持“无用”投入,实际上已经成为检验企业发展思维的试金石。
中国奥园不仅坚持对教育公益的持续投入,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奥园不做“甩手公益”,而是更加注重“水落石出”——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之外,要让企业自身的能力,发挥对社会、教育的积极影响。
暨南大学第六届“5A卓越引领计划”社会实践考察团合影
据悉,暨大“5A卓越引领计划”不仅仅是校内表彰和奖励,还有后续的培养教育活动,推动优秀学子更多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此,除了开放性的社会实践,中国奥园也曾组织暨大学生参观佛山奥园1号、深圳奥园翡翠东湾等标杆项目。期间,中国奥园高层亲自上阵,对学生全方位讲解企业发展史和经营理念。
中国奥园本着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目的,为广大学子提供走向社会的教育土壤,是推动青年成长成才、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而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国奥园—暨南大学”的教育公益案例,本质是头部企业、知名高校牵手,社会、企业成为高校教育的课堂。在这种案例中,教育扶贫不仅回归扶智,而且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都是大有益处的。这不仅关乎人才培养和就业、高校科研创新等核心痛点,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未来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基础。
时下的中国企业和高校教育,都在迎接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尤其在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教育扶贫显得更有远见——在技术大变革的时间窗口期,我们的经济扶贫正在走向尾声,但未来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教育扶贫可能才刚刚开始。
总的来说,中国奥园是一家盈利能力很强,而且成长性很好的企业,作为一家刚刚晋级千亿房企的企业,很难说中国奥园的教育公益投入是最大的。但正如中国奥园坚持深耕主业、聚焦价值高地、奉行稳健发展,其教育公益投入也是持续升级且注重价值输出,这种理念在形成正向社会影响的同时,也无形中为企业的商业升级增厚了铺垫。
来源:杨国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