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得知当选消息后,罗智泉表示感到非常荣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看好深圳发展,在这里找到了发挥力量的位置。
罗智泉是学数学出身,研究方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主要通过应用数学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算法设计、数学模型建设问题。他希望,未来大家能拧成一股绳,在推进5G性能网络信息建模和减少能耗等方面争取突破。
南方日报、南方+:得知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后的感受和心情是如何?
罗智泉:今天得到消息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我本人非常荣幸,也比较高兴,感谢学校、同事对我的工作的支持,也特别感恩国内的同行对我工作、研究的认可。
南方日报、南方+:几年前为什么选择来深圳,选择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工作?
罗智泉:我选择来深圳工作主要是因为非常看好深圳这个城市。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对于创新、对外来人员非常支持,对国际人才也特别渴望。在这里,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还有一批优秀的学生、家长,有很多头部企业对学校也非常支持,所以在这里我也找到了自己能够发挥力量的一个位置,我也非常开心在深圳与大家一起共事、一起打拼。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培养学生、做好科研,我自己也非常踏实满足。
南方日报、南方+: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其未来前景是什么情况?
罗智泉:我主要是做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是数学和信息科学的结合。我是学数学出身,用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信息科学的算法设计、数学模型建设问题。一些硬件软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建模、大数据的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整个工程系统的效能和各种指标。
南方日报、南方+:根据深圳的产业结构,您觉得有什么产业成果、科研成果是与深圳有联系的?
罗智泉:前几年,我一直关注在信息科学特别是通讯网络里面的数学问题,包括网络性能的优化、数学的建模,这方面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带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事,有企业界、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大家一起拧成一股绳,在推进5G性能网络信息建模和减少能耗等方面,我们也有初步的结果,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产生了一些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成果,这方面还可以继续做几十年,有很多挑战等待着我们。
南方日报、南方+:您回国后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工作,能否评价一下深圳高等教育的特色和潜力?
罗智泉:我觉得深圳是一个非常充满活力的城市,令人向往,飞速发展,有包容的基因在这个城市里面,所以我觉得有机会在深圳这边工作是非常幸运的。我原来对深圳这个城市有一定的了解,但刚来深圳一个朋友都不认识,后来来了几年以后交了很多新的朋友,也成为一个新的深圳人。
作为深圳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我觉得非常荣幸,也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在这里打拼,共同建设深圳的未来。它的特色就是包容、活力,欣欣向荣的氛围、敢闯敢干的精神,确实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引入很多国际化的优秀学术人才,按照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点也是我们非常欣慰的。这次当选工程院外籍院士,是社会同行对于整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成果的认可。
南方日报、南方+: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标杆,作为院士,您对深圳的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有什么建议?
罗智泉:国家很明确的方针是我们做学术研究一定要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把我们的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在国外几十年写了很多论文,但实际上很少一部分能够真正地落地,很少机会能接触到国家、企业核心的科技问题、难题。回国以后,确实感觉到国家高科技企业的科技难题,很多都需要科研人员来帮助解决,很荣幸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核心问题,也做出了一些初步成果。这次外籍院士评审结果是对我前几年奋斗努力的初步认可,我非常荣幸高兴。其实这份荣誉应该是大家一起分享,因为这是对大家一起工作成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