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双减”试点城市广州有什么成效?八成学生午休“平躺睡”

2022-01-15 09:21 来源:南方plus 陈理 吴少敏

  1月14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双减”工作新闻通气会,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会上介绍广州“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目前,广州学科类培训机构总量、培训课时、参培人数、招生规模和预收费均实现较大比例减少,均超过98%,学生校外培训、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的精力付出三个负担得到有效的减轻,“双减”工作正得到学校家长包括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将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定为全国试点城市。

  广州聚焦课堂的主阵地,实现有质量的竞争,“我们不断增强效率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真正把孩子吸引在校园、吸引在课堂。”陈学明表示,目前,广州正在开展基于4个评价引领的教学评价改革实践行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学习型课堂构建行动等9个方面的关于课堂的9项行动,着力构建全面育人的教学评新生态。

  80%的孩子实现午休“平躺睡”

  作业是学校教学管理重要的一环,陈学明介绍,广州提出“教师下题海 学生泛轻舟”,打出了作业减负提质“1+2”的组合拳,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高级思维的训练度,明确注意设计的多元化层次性,满足学生不同胃口的要求,努力让学困生能管饱,让学优生能吃好。

  陈学明介绍,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广州市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和服务时间全部达标。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推行“5+2”模式,至少安排一个小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补习辅导或答疑,设置安心托管和丰富多彩的素质的课程,积极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课后服务的机制。

  陈学明介绍,上个学期末,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数量逾110万,占学生总数的85%,其中又有80%的孩子实现了午休能够“平躺睡”,“该项工作已入选教育部‘双减’工作试点地区的典型案例。”

  聚焦家校社系统,广州努力实现“有温度”的进步,“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双减’不是独角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合唱。”陈学明表示。

  广州已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改进方式方法,通过举办家校共育沙龙,发挥广州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和中小学校长合作共处等模式,引导家长教育回归理性,真正把学校教育作为孩子的“主食”,注重孩子的快乐幸福和全面发展。

  机构总量、培训课时、参培人数等指标缩减率均超98%

  广州是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教育科研网,“我们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开展学情研究,推进精准教学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对象全覆盖,学科的全覆盖和服务的全覆盖。”陈学明表示。

  此外,广州市建立了中小学学生智慧阅读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智慧学习、智慧育人、智慧教育、智慧作业,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师生评价体系,打造覆盖中小学各阶段全学科的优质的广州共享课程,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培训的监管,在数据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实现校本培训机构监管。

  “我们转变为审批、公示、监管、评价等闭环监管模式,提升综合治理的能力。”陈学明表示。

  广州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的城市,各项工作正在坚定稳妥有序推进,目前,广州做到了控培训的规模、控培训的时间、控收费的价格、控培训的内容和控广告宣传,“我们实现全过程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引导机构将培训的重心放在学生兴趣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教学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陈学明介绍。

  目前,广州机构的总量、培训的课时、参培的人数、招生的规模和预收费均实现了较大比例的减少,均超过98%。学生校外培训,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的精力付出三个负担得到有效的减轻。以往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家长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双减”工作正得到学校家长包括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陈学明表示,接下来,广州将切实担负起使命和责任,在“双减”的路上坚持探索与创新,继续强化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功能和提质增效的主体责任,全力营造美好的教育生态和社会环境,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轻装上阵、快乐成长。

编辑:柯丹洁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