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后,广东始终坚持走在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双减答好’治理。”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双减”工作就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肯定。
“双减”政策出台之初,叫好之余,也不乏有人担忧贯彻落实会遭遇巨大阻力。诚如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所言:“我省‘双减’工作虽开局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开始,‘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落实‘双减’工作的任务涉及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综合改革、重大改革,没有退路。”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有减亦要有增。学习是一种慢的艺术,只有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能否切实增强学校主阵地功能和增强校内教育质量,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严峻考验。聚焦校内课后服务,实现有托底的“减负”,是广东“双减”聚焦的核心环节。
促进校内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两大抓手:一是课堂教学;二则是课后服务。
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其重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课后的消化巩固同样不可或缺。而且,家长和孩子之所以被裹挟着参加校外培训,与课后“留白”时间过长密切相关。相比于常抓不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出于“补白”还是个性化辅导等考量,课后服务无疑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是学生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占领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课后服务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续,除了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更在于秉承志愿原则并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
为此,今年省两会上,有民建界别委员非常关注校内课后托管问题,对当前学校托管工作存在以下几点担忧:比如托管的安全问题、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低年级孩子难安排、托管效果难评估、素质课程收费较高等,并提出引进校外的优质机构、优秀师资参与托管合作等合理化建议。
换言之,课后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应该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注重“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学有余力可以“加餐”,跟不上也能帮一把,校外培训的“市场”才能真正消融,“双减”才能完全落地。标本兼治,把“双减”这道大题答好,让教育为兴趣和梦想赋能,还孩子们一个精彩的童年。 □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