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工厂招聘、毕业生求职都靠AI?58同城毕业季加速“快配准配”

2025-07-02 16:14 来源:南方网

  “面试现场AI工具不限用,关键看你用得顺不顺!”近日,东莞一家蒸馏水工厂在招聘“造梗师”岗位时,面试官现场为求职者留出两分钟AI助力时间,引得面试者直呼“不会是陷阱吧?”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不少网友评论道:“敢用AI的老板,才是应届生真爱。”

  看似“整活”的招聘场景,折射出毕业季招聘的真实图景:AI技术正加速融入招聘全流程,从岗位投递、简历优化到智能初筛与模拟面试,“人+AI协作”日益成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求职新范式。作为连接供需两端的重要平台,58同城也持续拓展AI产品矩阵,全力推动毕业季跑出“快配准配”加速度。

  面试“造梗师”AI不限用,毕业生一脸“稳不住”

  这段真实的对话,发生在一家蒸馏水工厂的在线面试现场。该企业因地处大朗镇、距离市区较远,长期面临人才吸引难题。借助58同城毕业季招聘活动,工厂打出一套“内容出圈”组合拳:把招聘岗位包装为“品牌内容营销/造梗师/新媒体专员”,主打“会玩梗”“能整活”“带节奏”。

  更别致的是面试环节。HR提前提醒求职者准备好“脑洞”和“AI技能”。面试官开场即明确规则:“AI不限用,不设限,不是卷套路,是拼创意落地。” 求职者一开始满脸懵,后来豁出去“AI爆点”,虽然未能“斗赢”预设梗,却凭借现场表现“解梗解压”。求职者把这段经历发到社交平台,立刻引发围观热议,“AI辅助,到底怎么用才能真加分?”、“求职现在真的全部AI化了,下一个是不是AI写离职信?”。

  工厂负责人坦言:“我们是传统制造业,但管理层年轻化,对AI持开放态度。开放AI面试的初衷,正是吸引一批‘能用AI也能带创意’的年轻人。”

  求职招聘类AI应用走红,企业与毕业生“双向入局”

  事实上,该工厂早已娴熟运用各类AI招聘工具。负责人透露:“这次‘造梗师’岗位的简历邀约,一半以上是通过AI招聘助手发出的;在销售岗位上,AI面试官一周内就帮我们完成了超50位应聘者的初筛。”

  这并非个例。随着毕业季进入求职高峰,AI应用正深度融入招聘全流程,企业与毕业生“双向入局”。

  58同城平台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据悉,平台AI面试共上线7个“真人”数字面试官,可24小时在线为中小企业筛选人才,平均可节省80%的招聘时间。求职者则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AI面试,降低线下面试成本。截至目前,AI面试已服务超40万家中小企业、超100万名求职者。

  这类AI招聘工具的广泛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招聘生态,也为缓解供需错配提供了新的可能。

  结构性“错配”仍是挑战,数据揭示供需核心矛盾

  今年毕业季,全国预计有超过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然而,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严峻,成为制约就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在人岗地理分布、岗位认知差异、行业偏好等方面普遍存在“场景错位”。不少学生接触和了解的行业、企业仍局限于有限范围,择业决策深受新媒体内容影响,存在明显的信息从众化倾向,从而缩窄了实际择业空间。

  一项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调研显示,互联网、通信、政府/事业单位、能源/化工成为热门方向。其中,互联网行业的求职意向占比超过65%,而制造业仅为11.8%。在城市选择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据求职投递榜前列,原因多为“发展机会多、平台体量大”。

  然而,正因这种集中的城市与行业偏好,也导致了就业市场出现“高投低配”“大材小用”的结构性失衡现象。北上广深的岗位投递量居高不下,但部分岗位因人才过剩而转化率低;相反,东莞、佛山、苏州等制造业重镇虽长期位居招聘活跃榜前列,但高校毕业生投递热度却明显不足,珠三角、粤闽沿海与长三角一带的制造型企业在引才方面持续承压。

  AI技术落地招聘场景,攻坚“错配”,提速“快配准配”

  为系统性破解“错配”、实现“快配准配”,58同城持续推动AI技术在招聘流程中的全链路的深度应用。

  在求职端,平台推出AI简历诊断工具,帮助毕业生识别简历短板,挖掘与非热门行业、非一线城市岗位的契合点,打破信息茧房。AI求职顾问则通过语义理解与行为分析,为用户推荐更贴合的岗位,提高匹配精度。

  在企业端,AI招聘助手已集成智能筛简历、岗位推荐、候选人互动等功能,能高效识别“隐形人才”,避免传统筛选遗漏优质简历;搭配“极速聊”“AI面试”等工具,显著提升人岗对接的“快”与“准”。

  不仅如此,为对求职者进行保障升级,同时倒逼企业提高反馈速度,平台推出“慢必赔”,求职者投递AI面试简历,若在24小时内没有收到企业回复,平台会赔付现金红包。

  随着AI场景不断深化,招聘流程正在被显著提速,匹配精度持续优化,技术正成为打破结构性错配、提升就业效率的关键推力。

  

编辑:宋鸽   责任编辑:骆田子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