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高校扩大前沿科技专业招生规模

2025-06-20 11:54 来源:南方网

  686个名额打造科技精英培养高地,“只要学习好,学费没烦恼!”6月18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副校长林丹明在广州举办的招生发布会上自信喊话全国应届高考生。

广以2025年本科招生发布会。邹长森/摄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广以南校区已建成使用,该校2025年计划在全国16省市扩招136名学生(其中广东扩招103人),涉及目前已有的6大理工类专业。随着广以招生计划的发布,广东已有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多个高校确定扩大招生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扩招的指标主要放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聚焦前沿科技产业。其中,中山大学2025年进一步扩招本科生,内地本科生招生计划增至7845人。新增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以及双学士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和能力。此外,2025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还新增药学(生物医药)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培养方向;新增“柔性电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3个本科专业;新增10大“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突出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东工业大学今年招生数量微增,招生专业总数达81个,新增“智能建造”“量子信息科学”“工业软件” 3个前沿专业。此外,号称全国最强”四非”院校的深圳大学2025年也进一步扩大急需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新增人工智能学院、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招生,新增1个院士班和4个跨学科特色班在高考招生,同时多个招生专业迎来优化升级。港科大(广州)今年在广东省内招生人数更是比去年增加超60%,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连结点和集中交汇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近年来,广东高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提供研究性、国际化学习的机会,并加大力度改革治理体系、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广以作为以色列理工学院中国校区,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构建起了“数理筑基—提问驱动—科研实训—创新融合” 的全链条学习体系,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广以学习与生涯发展中心主任陈芬告诉记者,广以毕业生就业方向聚焦高新科技领域,80%的就业生选择回国工作。大量学生入职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全球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或工程师岗位的占90%以上,展现出“广以制造”的硬核专业能力。

  此外,广以配套投入3.8亿元的科研设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本科生即可深度参与教授领衔的前沿课题研究。数据显示,建校迄今,广以已有200名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近百项科研课题,多名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林丹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该校学生参与的多个省级科研项目,他表示,“我们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完全可以媲美研究生水平”。

  作为国内唯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广以升学数据亮眼,历年深造率超80%,不少毕业生在国际名校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课题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需求,比如计算生物学、能源系统、纳米技术、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等。林丹明表示,广以通过引进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广以今年设置了多元化奖助学金体系,在满足相关学业要求的前提下,入读广以的学生四年最高可获奖助学金60万元,基本覆盖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邹长森


编辑:邹长森   责任编辑:骆田子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