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蔡崇达长篇小说《命运》大湾区首发式暨分享会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广州首批全民阅读示范点)举行,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伍方斐等专家与蔡崇达展开对谈。活动由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
书写女性命运,让读者产生共鸣
《命运》讲述了99岁女性阿太的生命历程,串联起福建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探析支撑起中国人精神体系的平凡而强韧的力量。
“《命运》塑造了很有力量、很典型的人物阿太,这是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形象,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一度有些哽咽地说,阿太让她想起了自己的老祖母,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的女性,她们也许只是普通的乡村妇女,却具有顽强的生命韧性、细腻的内心力量、饱满的人生智慧。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则注意到了《命运》中对生与死的书写方式,她指出,对于死亡,书中的人们不是采取恐惧、悲伤的态度,而是充分准备、尽力控制,这反而促动人们认真面对此一生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部‘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的作品,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共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伍方斐认为。
面对人生命题,通过写作召唤精神支撑力
蔡崇达透露,这本小说篇幅16万字,但开头却写了27种近20万字,才选定最终版本。每一章也反复修改,融入了很多自己细腻的“纠结点”, 很高兴能被在座专家们注意到。“尤其是到最后几章时,几乎是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感官‘死磕’,甚至边写边哭,确实尽我所能、掏心掏肺地抵达自己内心深处了。”他说。
在闽南语里,“命运”两字的读音有节奏也有力量感,“命”字读音悠长,而短促的“运”字就像感慨着忽然收尾。就像书中与命运“正面刚”的阿太一样,蔡崇达选择“命运”两字作为书名,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展开书写这个宏大的命题。
为何选择书写家乡的这一群女性人物?蔡崇达分享道,父亲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道背影——外出打拼的背影,而母亲的面貌则是温暖、柔和地拥抱自己。在男性勇敢面对生活、生存的本质命题的背后,是女性在默默编织着家庭日常生活的稳定、内心秩序的平和。
他坦言,这几年来自己也在面对着许多艰难的命题,因此选择通过写作,召唤那些能够给予我们支撑的精神力。
“蔡崇达出生于福建泉州,但对于广州,他并不陌生。可以说,他是从广州起步的作家。”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刘炬培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表示,大学毕业后,蔡崇达的第一份工作便就职于广州的媒体。此后,他获得的第一个奖项、第一次主编经历等等也都发生在这个城市。
广州有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底蕴,刘炬培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把精品创作的“种子”撒播南粤大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繁荣发展。
图片: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