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主办、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支持的“音乐、人工智能版权侵权及平台责任司法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举办。来自高校、司法机关、行业组织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音乐版权保护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司法实践难题。
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主办、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支持的“音乐、人工智能版权侵权及平台责任司法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举办。来自高校、司法机关、行业组织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音乐版权保护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司法实践难题。
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小欣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正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强调,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引下,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探索人工智能与版权的协调发展路径。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院长洪适权肯定了广东数字龙头企业对音乐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AI +音乐”的各项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解决,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面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凸显湾区司法特色。
本次研讨会设置四个单元,分别聚焦“音乐与著作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平台责任问题”和“机器学习的侵权与合理使用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徐瑄研讨会闭幕式中作总结,她表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唯有在开放协作中凝聚智慧、在实践探索中完善规则,方能回应时代之需。未来,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期待与各界继续深化合作、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法律挑战,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