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组织2025届高三学子,一起回望高中三年的点滴,重温成长的轨迹与深厚的情谊。分享会上,三位学生代表的发言真挚动人,不仅回顾了高中三年来的成长与蜕变,更抒发了对母校、师长的感恩之情,以及对同窗情谊的珍视,为这场青春盛宴增添了浓厚的温情与力量。
来自广东广雅中学高三6班的新疆内高班学生马渊喆,以“天山雪莲映珠江 广雅情谊永流芳”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初入校园的生疏到融入集体的温暖历程。他深情感谢母校“务本求实”的精神滋养,以及老师们的悉心培育,并特别提及新疆班与本地同学在文化碰撞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广东人的随和包容,篮球赛的呐喊、课间的欢声笑语,都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记忆。他感慨:“三年点滴是青春最闪亮的篇章,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高三11班的金朝同学,他从与新疆同学的交往切入,回忆了为新疆同学准备入学礼物的初心、分班后与新疆同学并肩学习的深厚情谊。他生动描述了新疆同学的团结友爱与爽朗个性。“在雅园不同文化的融汇中,我意识到每一种文化背后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金朝在发言上说道。
高三的张畅同学以“缓步徐行,行稳致远”为题,分享了自己在广雅的成长轨迹。从中考仅超录取线8分的忐忑,到高考取得670分,广东省排位取得988名的佳绩,他将成功归功于“紧跟老师节奏、保持自身步调、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他回忆了广雅老师们的负责与幽默 —— 提前了解学生情况的班主任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弟学妹 “保持节奏,踏实勤奋,方能行稳致远”。此外,他在广雅参与的科技创新大赛、观鸟社活动等经历,也展现了百年名校丰富多元的育人氛围。
随着高考录取的尘埃落定,这场晚会为2025届广雅学子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正如同学们所言,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们将带着在广雅收获的知识、情谊与力量,奔赴山海,开启人生新征程。
【发言实录一】
天山雪莲映珠江 广雅情谊永流芳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高三6班的新疆内高班学生马渊喆。非常荣幸,能在今天代表广东广雅中学新疆班2025届全体高三毕业生,站在这里,与大家倾诉心声。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高三同学,向我们的母校——广东广雅中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感谢这座百年名校,用深厚的历史底蕴滋养我们,以“务本求实”的精神塑造我们。还要感谢所有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校领导、老师们,特别是新疆部的杨主任、邬主任、阿老师、刘老师,还有我们的魏老师!
广雅给了我近乎完美的高中体验,在这里,我从一开始的姗姗来迟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再到真正享受高中生活,广雅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特殊体验 。从新疆班的春节晚会到学校的十佳歌手、艺术节,再到广东省龙狮锦标赛 。在这里,我也被广雅逐渐推向更大的舞台。
在学校,除了知识的增长以外,与同学们的友谊是最珍贵的;在广雅,我们从新疆的不同地方而来;在新疆班这个集体中,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对彼此知根知底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但却总能形成一种奇妙地和谐。我们有上海滩、有篮球队,在艺术节中,我们有倾心付出的演员们;在运动会上,我们有摄影师:李璐琪、白璐、闫蕊,有运动员阿米尔江、娜菲莎 。在新疆班,总有一呼百应的热闹,也总有坚实的后盾。
当然,与本地同学朝夕相处不一样的文化和性格,在班级与宿舍这样的集体生活中碰撞。这里有新疆人的热情与奔放。牛肉干、馕等美味虽远在千里但也已经被本地同学品尝到 。我们也在这里感受广东人的随和与包容,我的好兄弟刘子和杨子非可以在任何地方一展歌喉,待会大家也都不要错过了。邱志贤、徐煜政“走 打球”的这种声音已经在我耳边环绕了三年。我还知道在我们新疆代言人的宣传下,峰鸣和思圣早已计划好了新疆之旅。
还有各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数不尽更说不尽。艺术科的老师们总是会特意推出我们的大将赛孜格尔、张沁言出场表演 。还有平日关心我们的老班和老是把我们挂在心尖尖的王级和tracy ,包括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们,在我落下一学期功课的时候新疆班的老师们时时关心我,给我指导。老师们也时常招呼我常去问问题,引导我不要焦虑;高二时参加各种活动,都有艺术课老师们的指引;步入高三,雷打不动的风雨之声是我们高三生活中的小乐趣。学校的抢零食大作战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放松。高中三年,广雅的领导老师们给了我太多太多,劳逸结合,让我的高中生活不是一直枯燥无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成绩也从让我从抓耳挠腮到越来越好,最终高考中得到了自己最好的一次成绩( 比二模高了50分) ,数学也突破到了三位数 ,这都离不开老师们耐心的帮助。
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都已成为我们青春中最闪亮的篇章。今天,当荷花池的芙蓉花叶再次舒展盛放之时,我们即将毕业,告别这承载我们奋斗记忆的校园。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全体高三毕业生:祝愿我们的老师们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祝愿我们的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弦歌不辍,华章永续,祝愿我们2025届每一位毕业生,前程似锦,梦想成真!谢谢大家!
(作者:广东广雅中学2025届高三学生 马渊喆)
【发言实录二】
2025年6月9日,星期一,20:37:23。高考结束了,课室整理也结束了,教室显得如此明亮、宽敞、安静。琼华楼的300天过得如此之快,一切都历历在目。
高中三年也过得如此之快,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在天阙九班为三位新疆同学准备入学礼物的那个下午,就是这些文具:红蓝两色的圆珠笔,一本英语簿和两本笔记本,上面有赛孜格尔,买德提,图孙江的名字,还有欢迎他们加入9班以及雅园大家庭的便签。各位从新疆千里迢迢地赶来,走了中国几乎最长的单次铁路旅程,来到广雅。听起来是相当刺激的冒险,但这确真实地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发生在全国各地开有内高班的学校里。
我对新疆兄弟们有着强烈的期待与好奇。在高一时你们因为疫情延搁了上学的日期,竹轩楼的融宿宿舍曾有过多个谣传你们的到来的夜晚,我也曾加入过这样的玩笑:一次我走进小温的宿舍,他问:"是谁进来了?"我假装说:"我叫买德提。"当时的音调是我完全杜撰猜想出来的,小温竟然相信了,他从床上蹦下来准备迎接我。没想到高一下分班之后,我还是很凑巧地和买德提和分到了一个班,我因此也与这位兄弟建立了尤为深厚的感情。
新疆兄弟们显得十分团结友爱:买德提的手机壁纸是他和阿米尔江,图孙江的合影;赛孜格尔为买德提送上的19岁生日礼物上附满了同学之间的默契合影;郑名扬说走就走的西行,一路上有你们的导游与陪伴。当时我对名场桑的说走西行既震惊又羡慕,这是一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起床后甚至被子都没叠就匆忙去赶上你们的大巴,名扬桑真勇啊。
新疆兄弟们在雅园既有机融入雅园大家庭,也蔚然形成一股爽朗明快之风。阿米尔江应该是大哥中的大哥,他可以像摁着耗子一样摁着买得德提,买德提见到老江往往撒腿就跑;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马渊喆,也陪我走过了备战去年校运会长跑的训练之路;还有在小露的数学辅弱课上强忍瞌睡的图孙江、经常忙于新疆部和雅园大小文艺活动的赛孜格尔,赛孜简直是文艺表演的天才;还有新疆班班长乃吾克然,听说烤肉很好吃,在篮球场上经常帮投偏了的马渊喆抢板;羽毛球新星范文博、引体向上高手米义尔、"We don't talk any more"的阿布杜外力木、小个子的乃斯吾拉、喉结突出的韩乐。
在内地生与新疆生其乐融融的人文氛围中,大家都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收获了成绩上的进步。二模后同学们之间成立了生物小组,在晚修结束后仍认真地互相提问;在与新疆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我一方面借自己在语文英语方面的优势为新疆同学们答疑解惑,比如语法填空的词形变换,另一方面也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思路与见解:比如数学函数中的方程问题,我总是执着于以最直接的方法求出方程的根,因此困于此类题型踌躇不前。向赛孜格尔请教后,他提出的数形结合思维让我茅塞顿开,从此对这类题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也助力我的数学在高考中取得了高中阶段最优异的成绩。在雅园不同文化的融汇中,我意识到每一种文化背后都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我十分荣幸能在这个最终分别的日子和大家共度晚会,能够作为代表真的是我的殊荣。
明天,又有一列火车要北上。朋友,你们即将远行,但共处的岁月永远近在我们心中。祝大家毕业快乐,一路顺风!
(作者:广东广雅中学2025届高三学生 金朝)
【发言实录三】
缓步徐行,行稳致远——我在广雅这三年
高考670分,省排988名,对我自己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分数和排名。回看一下,我一模619分,市713名;二模661分,9校97名——把这几个数据连起来看,高考算是一模二模的正常延续和发展。
“顺利和正常”,对高三学生、高考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之所以能够顺利和正常地拿到这个分数,与广雅校园的熏陶,老师们的教导,同学的鼓励和带动,和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
我中考736分,只比当年广雅的录取分数线高了8分。我还记得,高一暑假还没开学,在外婆家里,我妈妈就接到了班主任李晓群的电话,原来是老师提前了解学生情况。这个电话让我妈妈特别感动,她说,广雅的老师太负责了。
高一上学期,我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平行班,据说重点班都是竞赛生和中考高分考生。当时很忐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广雅会被碾压到什么程度。那时还没有选科,各科的课我都十分认真投入地听。一方面,是因为我兴趣的确广泛,主课之外,历史和地理也十分吸引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广雅老师们讲课确实生动有趣。我还记得英语邓睿老师给我们上的网课,我在她的课上玩过许多花招;我也记得,教我们地理的刘韫老师见多识广,他去过许多地方,经常拿自己的旅行照片给我们上地理课。网络上有一张普京骑着熊的照片,我于是把普京P成了刘韫老师——老师骑着熊,确实很威风。刘老师看到这张照片,也是哈哈一笑。这种轻松愉悦的上课氛围和师生关系,让我渐渐习惯了高中生活。
后来,靠着九科均衡,我在入学的第一次期中考竟然取得了全级第九名的成绩。看着智学网上那张漂亮的九边形,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也对自己有了信心,高一期末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顺利在高一下学期进入了岭南班二班。
二班的竞争更激烈,但也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高一高二时,许多同学已经提前学过一遍课本上的知识,还记住了各种拓展结论。这对我真是不小的压力,我没有参加补习,也没有提前学习。这种对比很明显,尤其是晚自习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还在苦苦思索,旁边的同学早已把作业写完了。这段时间很考验我的心态,我一度有些焦虑。经过一段痛苦的摸索后,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节奏。我的方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跟紧老师,先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思路和方法,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坚持自己的节奏让我内心逐渐稳定下来,成绩也在二班渐渐到了前列。
高三开始,我仍紧紧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同时也进行难题方法的训练。现在回看,高二的时候我确实不用担心,一些同学提前掌握的方法和结论,其实在高三复习时都会涉及、深挖的。提前学,超前做,确实有好处,但按照自己的节奏,紧跟老师,也会一步一步到达那里,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接下来就是高三的整个一年,是漫长的复习时光。对于高三的总体复习节奏,我认为,理想的节奏应该是“三线并行”。
第一条线是学校的基本线,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听课,写成作业,一步一步进行复习。第二条线是自己的基础复习线,就是把那些琐碎,且量很大的基础知识(如文言实词,古诗词,生物背书)的复习拆分成小块,分配到每天。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一天加起来也就大概20min,但坚持的收益是很大的。第三线,则是自己的专题复习线。在平常作业、测试中,要敏锐察觉自己需要加强的领域,并专门抽时间攻克,力求不要有缺漏之处。在立体几何的传统法、英语的应用文、语文的作文素材积累、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我都下过力气。
三年的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保持自己的节奏。高一高二时我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不同,坚持打牢基础的节奏,保持心态稳定。高三时面对大考小考的成绩波动,我也会看看自己的历次考试成绩,从这些成绩的曲线图中,看到自己正向的增长趋势,看到自己的能力,并从中找到信心。当然,我在保持自信心的同时,也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像端平一碗水一样保持心态稳定,并坚持自己的复习习惯和规划。
高三阶段,老师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郑舜芝老师是我高三班主任,有一次她跟我妈谈起我,说:张畅还有提升空间,“大有可为”。你很难想象,“大有可为”这几个字给一个苦哈哈的高三学生带来的振奋。我想,我高考的稳定发挥,跟这些鼓励,跟我的老师们的教导,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学习,在广雅,我也有幸参加了广州市英才计划夏令营,高二高三数学强基计划的培训,参加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参加了观鸟社的活动,还是广雅鸟社的副社长。广雅校园环境优美,各种小动物很多,它们可爱,也不怕人,我经常在校园里看松鼠,看鸟,欣赏美景,放松身心,还拍了不少照片。
学校的图书馆也是我的宝库。我一周平均要去三五次图书馆。高一高二我是住宿生,那时,舍友聊天,我会去洗衣房看书。高三学习紧张,我每天下午仍保留在图书馆的十分钟放松时间。我保留了自己在广雅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数量有一百多本,虽然不算多,但看看这些书名,我就想起了在广雅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时光。
我在广雅也遇到了非常多爱读书、思想有深度的同学,跟他们观点的分享与碰撞更激发我思维的活性。这些爱读书的同学经常会分享一些书籍给我,朋辈学习也是我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我的学习经验可以归纳如下:
1. 上课专注,认真,紧跟老师;
2. 心态稳定,保持自己节奏,不急不躁;
3. 热爱阅读,视野开阔;
4. 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主动做好学习规划;
5. 勤奋(到了高三,不想勤奋也会勤奋)。
在广雅的这三年,是我在广雅的楼阁、林荫道上穿行了三年,在广雅图书馆中浸泡了三年,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成长了三年。我的小小成绩,与广雅丰富的教育资源,老师们的暖心关怀与悉心教导,以及优秀朋辈们的相互促进都息息相关。在这里,我衷心祝福广雅越办越好,祝各位亲爱的老师事业顺利、万事如意,也祝愿我的各位同学都被心仪的院校、专业录取。
最后的祝福送给学弟学妹们,请你们记住:保持自己的节奏,踏实而勤奋,即使缓步徐行,也照样可以行稳致远。祝大家学业进步,轻松拿下高考!
(作者:广东广雅中学2025届高三学生 张畅)
【发言实录四】
今年6月25日上午看到那条短信上的数字“662”时,我才感觉到,这份最后的成绩单正宣告着我高中生涯的正式落幕。不仅是如释重负的喜悦,更有尘埃落定的平静与深切的感激。
差细分后目光触及数学后的131的那一刻,我感到不可置信而恍惚,不禁回想起刚刚踏入高三时,数学曾是我心底最大的“意难平”。简单题目会而不对,复杂题目让我望而生畏;每天按时做完作业和高三重新整理笔记的宏愿间的冲突,成绩更是如同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那段挣扎在三位数边缘,甚至偶尔跌落的灰色日子,也曾让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在数学这座高峰上找到出路。“以现在的我,真的能应对高考吗?”再加上分班后班上悄悄弥漫,沉默而令人窒息的压力,我感到极度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与厌弃。
所幸,我并非踽踽独行。
最感谢的是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庄老师,我最喜欢他的slogan“但问耕耘,向阳生长”,这句可爱的话,是他衷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起到了引领的启示作用。一句“但闻耕耘”,让我放平心态。我申请了周末留宿,平均两周回一次家;笔记补不及,就每周末先加紧做完作业,再用两三个小时来补笔记。从集合到函数,从三角到解几……我的活页笔记本日益增厚,漏洞在例题与错题的精心收录中悄然消弭。到后来实在加不了活页纸了还将错题本单拎出来。一句“向阳生长”,让我百折不挠。成绩不理想,就找老师,还有同学、父母来分析得失,裨补阙漏,改进做笔记的方法,得到慰藉与再出发的动力。在中期(尤其暑假),面对放松放纵的诱惑和不进则退的焦虑,我简直把这句话当无副作用的布洛芬来使用。而庄老师也从未放弃过对数学感到胆怯的我。当我难以估量做题和看笔记之间的平衡时,是你及时递上精准的学情分析和实用的建议,让我清晰定位问题所在;当我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时,是你引导我打开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切入,体会数学逻辑的奥妙与美感。那一次次不厌其烦的针对性评卷分析,那些鞭策与肯定交织的话语,都成为我攻坚克难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你专业、无私、倾注心血的教导,就没有今天这个在数学上找回自信的我!
这条艰难的前行之路,更离不开并肩作战的“狼牙“1班的伙伴们。难忘同学在课间主动帮我检查步骤,检验计算的认真;难忘”狼群“为了解开一道”狼王“庄布置的题目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豁然开朗后相视而笑的纯粹;难忘百日誓师和高三壮行时,画在班级口号牌上幽默的”蓝牙“(狼牙)符号与威猛的狼头。是你们,让我在数学的枯燥中感受到同行的力量,在学习的孤寂中找到慰藉与动力。这份有哭有笑,有轻松或焦虑的记忆是我奋斗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然而,纵使熬过一模、二模、三模,停课自习的时光流转,我的数学成绩依旧如风浪中的小舟,飘摇不定。我知道“但闻耕耘”的潜台词是“莫问收获“,而之前我一直告诉自己”还来得及“,因此得以沉心静气,不去管成绩单上的分数。但是看着倒计时上一天天减少的数字,我无法遏制地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忍不住自我解嘲:”我打高考,能赢吗?“
当然,这是一个无解的共性的问题。所有的外在支持最终都需要内心的坚持和希望来承接。在我犹疑之时,我们弘毅级组又及时递上了一颗定心丸。“行九里者半九十”,这句挂在楼梯间的鼓励话语点醒了我。最后的这10%,我一定要坚持奉陪到底。于是我又决定三周回一次家,沉下来看笔记,做题,问问题,记不清多少个深夜,还在和最后一个问题较劲;翻看了多少遍演算纸,用红笔勾出错处,反思做题思路;做了多少套模拟试卷,只为锤炼解题的速度与精度。我很明白,质变是由量变堆积而成的,然而在这个时刻真正来临之前,我必须熬过这漫漫长夜。这份坚持,源自内心的不甘与渴望,也是对自己承诺的兑现。同时,我从各处寻求希望以维持动力,我坚持运动(虽然三模时实在是没轻没重打篮球崴脚了)以消除学习带来的精神疲累,我痴迷于一切搜罗到的心灵鸡汤句子,我把心底的愿望和考后的憧憬悄悄写满便笺,封装在小小的愿望瓶中;每当压力排山倒海、困顿无解、难以自洽之时,我就放下一切学习资料,和我妈来一次家常聊天,享受家里的饭菜。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像往常大考前一样没有复习完,但心绪却出奇平静。我有些诧异,细想之下,或许源于父母自幼教导的“尽人事,听天命”之豁达,或许源于庄老师班会课上那句“无人能以完美之身步入考场”的通透箴言,又不禁自适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高考的三天,不论试卷难度如何我也是一直在笑着的。最后看到高考的成绩单,发现语文和英语没有考好,但数学的131令我难以置信,因为印象中最后一题我几乎没做,第18题的最后一小题也没有做完。但这也说明我前面的基础题几乎没有出错,这份属于我的“质变”在最后悄然来临,带给我惊喜,也托举起了我的未来之路。
值此成绩公布之际,心中满怀感恩。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敬爱的老师们,是您们如明灯般的指引和慈爱的关怀,让我到达今日的高点!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同行与鼓励,让这段旅途充满温暖与力量!
最后,谨以此成绩和这份感言,献给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人,也献给那个不曾放弃、在学习的竞技台上奋力搏击的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但高中与高考的记忆与经历带给我的信心和启示,将永远伴随着我,勇敢前行!
(作者:广东广雅中学2025届高三学生 扈妍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