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在深圳举行首个香港境外“校友之家”启用仪式,同步举办“创新之锋:引领未来”主题论坛及大湾区校友晚宴。逾300名粤港澳大湾区校友齐聚深圳,共同见证港城大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战略新举措。
构建湾区校友服务新平台,打造产学研协作新引擎
当日上午,港城大学深圳“校友之家”在该校深圳研究院正式揭牌。作为该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校友服务枢纽,其设计理念延续港城大在香港校园的香港校园国际中心内设立的“校友之家”风格,配备多功能交流空间。据悉,该平台将通过导师计划、行业沙龙等活动强化校友联动,打造服务湾区发展的协作引擎。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校友论坛上,港城大宣布,面对技术快速演进与全球挑战,港城大将通过四大新学院的建设,包括港城大创新学院、数码医学研究院、香港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院、材料科学创新研究院,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持续强化港城大的科研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东莞校区:打造国际化教育新高地,培育大湾区双创人才
当日,港城大校长及大学杰出教授梅彦昌阐释了港城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该大学构建了多层次培育体系:其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已创造逾900家企业,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新推出的创业硕士项目实现香港/东莞双校区授课,毕业生可依规留港发展;创新创业博士项目聚焦产学研结合;GRIT研究与创新培训计划(Graduat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rek)则为学生和在职人士提供专利转化实战培训。“我们正打造全球领先的创业支持生态,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贯通。”梅彦昌表示。
他还着重介绍了港城大(东莞)校区的战略定位与最新进展。他明确表示,该校区绝非香港模式的简单复制,也非传统内地高校的延伸,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入香港国际化教育体系和机制。他认为,港城大如果只追求内地化,便与内地数百所大学无异。他指出:“港城大要在东莞成立一个链接香港、面向国际的校区,以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据悉,该校区已于2024年正式启动招生,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三张证书,包括由港城大本部颁发的学位证书。学生将享有与香港本部学生同等的国际交流机会,包括前往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
梅彦昌表示,港城大与大湾区是“双向赋能”的关系。他直言:“香港的价值离不开内地。”港城大在东莞的布局,正是利用香港国际化平台优势,对接内地庞大的市场与人才资源。东莞校区为学生(包括内地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国际化教育机会,同时港城大的教授团队也能更顺畅地在东莞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他特别指出,校区将重点发展契合湾区需求的硕士课程及专利转化平台,为内地青年提供国际化教育新选择。
文 林轩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