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高三学子将陆续返校,正式开启高三生涯。7月28日,由东莞市教育局携手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上演,现场生涯规划教师徐航航、企业代表徐小军先生、大学学姐邓晓懿一起聚焦“湾区青年如何进行生涯规划”,他们从各自角度分享,支招高三怎么过、大学如何挑专业,助力青年学子科学规划人生方向。
今天南方+记者继续为学子复盘,精选《开学第一课》上最受关注的十个问题,为高三学子们奉上开学“大礼包”,欢迎围观转发~
问题1:
高三是最艰苦的一年,学姐怎么过来的?
邓晓懿:我现在来看高三不是最艰苦的一年,是收获最多的一年。除了学习、与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还在于你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在哪里,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好好领会年轻时候的极限体验。
问题2:
高三学生应该怎样做生涯规划?
邓晓懿:首先要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其次,要有一个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想象;最后,不要怕试错。
徐小军:可以通过实习、见习经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多与行业内人士交流职场经验,为你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多做准备。
徐航航:规划看似很大,也可以落在很小的角度,对现在高三学生来说,重最要的就是规划学业、规划时间,做好积累,确保自己拿到的“钥匙”可以打开想要的“门”。
问题3:
如何选择大学专业?
徐航航:无论你的工作也好,还是世界观、价值观,它最重要的落地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倒推思考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其次,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其中,兴趣可以进行结构化思考,对人更感兴趣,还是对物更感兴趣,再结合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家庭期待综合思考专业选择。
具体来说有“三看”,一看:文科类VS理科类;二看:理论类VS应用类;三看:就业弹性。
问题4:
如何理性对待“热门”和“冷门”专业?
徐航航:冷热门只是一种参考,要更多了解自己的兴趣,比如心理学被说冷门,但事实上它的需求非常大。
邓晓懿:热门和冷门没有明显的界限,现在热门的领域未来可能因为市场饱和变得冷门。我的感受是,热门专业能带来比较多的前人经验,对于冷门专业来说,提供的可供借鉴的前人经验很少。
专业冷门热门最终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深耕一个领域,让自己变得精通,你比别人优秀,你就是热门。
问题5:
进入大学之后,发现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徐小军:大学专业集中度高,但也不意味着进入大学后就确定人生方向,比如我是1993年进入部属中专,那时候不需要选专业,我被分配到机械制造专业,读了两年后发现不喜欢,申请换到了企业管理专业。
邓晓懿:我在大学也换过专业,我是理科生,大一读学校理学院,进入大二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愿意投于时间精力的事情,最终选择了文科方向人类学。如果大家想要做一件事情,就不要停下来,先去做了再说。
问题6:
选好的专业师兄建议不要学,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听从师兄意见?
邓晓懿:除了听师兄的,你还可以上百度搜索,可以去大学的官网查看,看课程设置,本科生培养计划,看必修和选修课程都有哪些,同时可以多问一些人,听一听不同人的不同答案,结合自己的了解再做判断。
问题7:
没有特别兴趣、专长,对未来迷茫,如何处理?
徐航航:我相信很多高中学生都有这样的烦扰,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当迷茫来了之后,不妨迷茫一会,然后在迷茫中不断去尝试、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邓晓懿:一定要多阅读,保持对外界的了解、接触,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我想如果不是《我的凉山兄弟》这本书,我可能去不了现在的专业。
问题8:
从什么时候开始,能摆脱人生的迷茫?
邓晓懿:我去美国交流了一年,让我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人类学研究,因此现在给自己的规划是:在学校读书—做研究—留在学校教书。
徐小军:真正完全摆脱了迷茫是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知道了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将来我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才有发展可能。
问题9:
企业作为用人方,哪一类人才受欢迎?
徐小军:现在很多岗位要求通才,比如有2-3个专业认知。对企业来说,本科双学位、本科、研究生专业不同又有交集,这类跨学科、跨专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欢迎。
未来大湾区将是世界前沿科技的诞生地,将有众多的高学历专业研究型人才,比如博士、博士后的需求。
问题1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给东莞青年学子带来什么?
徐小军:优质的企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以及高水平大学的聚集,大湾区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未来能给东莞的青年学子带来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氛围。
徐航航:对于应届高三来说,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大学,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更多大学讯息,大家要善于利用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