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天清地净。
20日,位于广州大学城南岸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热闹非凡,欢呼声、歌声、笑声响成一片。随着首批2290名本科生和33名研究生的进驻,这一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风格中西合璧的现代化大学校区正以昂扬姿态起航。
从部省市校四方签署共建协议,到打入第一根管桩,再到迎来首批新生,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开创一流大学校区建设的多项第一:国内第一个“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大学国际校区;第一个采用四方共建新模式的大学国际校区;与多所世界一流院校合作,重点布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工科”……
“广州国际校区将打造成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与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一同驱动华工加快‘双一流’建设,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步现代化大学校园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和校长高松憧憬未来、信心满满。
国家级校区
多个第一创造“广州速度”
“太美了!庄重典雅的现代化校园,透出一股国际名校的范儿。”走进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看到红砖绿瓦错落有致、回廊步道勾连相通,新生和家长赞叹不已。
时间拨回到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在北京签署。该校区将采用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新模式,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探索扎根中国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径。
协议一签署,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识之士认为,通过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将加快提升华工的国际化程度和科研创新能力,成为华工“双一流”建设新的增长极,为广东建设教育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建设,大学校园是发展基础。回忆起规划设计历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倪阳和设计团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他们说,作为对外合作、面向国际的校区,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一开始的总体规划就突出“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四大主旨,以东西向蜿蜒的带状水系和南北向由“校前区广场—图书馆—曲水流觞景观带—学生活动中心”组成的校园序列为轴线,对称均匀分布。校区建立多个街区单元的网格系统,有利于南北通风体系,契合岭南地区的地域气候特征。
两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令华工人记忆犹新:2018年8月16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公共实验楼地块,在打桩机的轰鸣声中打入第一根管桩;今年8月20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一期首批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正是短短一年时间,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便完成了设计、招采、施工、试运行、交付,创造了多个“广州第一”:广州市第一个城市街区式大学校园,第一个以设计牵头的EPC项目,第一个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BIM应用项目,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且达到A级评价标准的项目,第一个借助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探讨珠三角地区气候适应性的绿色建筑项目,第一个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项目。
“这座理念先进、亮点突出的大学校区,创造了‘广州速度’。”倪阳自豪地说。
国际化办学
“牵手”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科研创新引擎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今年6月,在华工和密西根大学科研和教学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美国工程院院士Ellen M.Arruda如此赞扬华工广州国际校区。
作为“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校区,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秉承华南理工大学“以工见长”的办学特色,校区计划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和若干研究院,构筑起新一代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前沿交叉学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工校长高松透露,目前已组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4个学院,成立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再生医学粤港澳联合研究院、华南岩土工程研究院5个研究院,优先布局先进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3个前沿交叉学科群。
与传统大学学院设置不同的是,每个学院均与该学科领域高水平的境外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平台。目前,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已签署校级合作协议。
一批引自全球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层次人才,在短短3年时间,令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取得耀眼的成绩,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光学膜材料多重尺度结构调控及功能实现”,这是华工首次牵头的国基重大项目。同时获批建设“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6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的模式开展借脑计划。
“瞄准世界一流学术机构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才俊,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借鉴国际经验实施预聘-长聘制度,将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松说,该校区的生师比计划达到10∶1。
育人试验区
培养卓越的新工科人才
今年广东高考投档中,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考生和家长纷纷用行动表达了对这个校区的认可和选择。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教学办主任项聪介绍,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省所有类别共录取3235人,较2018年同比增长约200人。其中,高分段考生较青睐广州国际校区的“新工科”专业。
在57个招生专业或专业类(66个方向)中,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最低录得620分,在全校专业中排名第四;机器人工程专业最低录得616分,在全校排名第九;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最低录得610分,在全校排名第十四;分子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低录得600分,同样位于全校前列。
这批出类拔萃的本科生,将得到精心培养。在迎新现场,每位新生领到一份详细的人才培养材料,接下来学校将安排人才培养主题答疑会、学院(研究院)开放日和院长面对面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校区设置的书院制、学业导师制和成长导师制。
“我们将探索实施‘书院制+全程导师制’,培养综合素质卓越的新工科人才。”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党委副书记、学生办副主任陈翠峰介绍,该校区推进新型的学生多元化成长社区一站式服务,旨在强化国际学术资源、产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创造师生共处、学生与国际学术大咖面对面交流之环境。成长社区将充分融合校区的物理空间,学生在社区就能满足创新创业、心理咨询、图书阅览、体育锻炼、衣食住行等需求,全面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目前,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已成立首个书院——峻德书院,作为本科生综合素质育成和能力提升的主体单位,学生将在这里体验书院制成长社区的全新生活。以后校区还将成立多个书院,每个书院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特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入感兴趣的书院社区。
湾区创新区
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D1楼是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红色外墙上的一幅抽象的大脑图,引人驻足思考。就在这栋大楼里,一套由师生自主研发的智能康复机器人刚刚下线,可以针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康复,获得市场的青睐。
“我们的目标是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力求学科专业高度匹配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谢龙汉介绍,该学院在广州国际校区开设的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两个专业,引进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进行全英授课,培养更多国际化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和谢龙汉一样,越来越多扎根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科研教学力量正厚积薄发,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坚守产生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新工科”交叉领域,全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华工广州国际校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创新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建设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就是华工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聚焦大湾区建设需求的关键一招。”章熙春说。
“除了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广州国际校区还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破学校内教学、科研等的传统概念,在学校的成果转化小循环外打造校内外大循环。”他说,华工广州国际校区还将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力争快速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打通创新资源通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产生一流科技成果,推动行业产业在新一轮变革中占得先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的核心力量。
【访谈】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高松:
华工有信心以最快速度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意义重大。”20日的迎新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高松不约而同地用四个字形容广州国际校区启用的不凡意义。他们认为,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将建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在2021年广州国际校区全面建成后,华工有信心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问:在华南理工大学百年办学史上,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具有哪些主要的里程碑意义?
章熙春:追溯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从1918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今年是华南理工大学第二个百年办学的新起点,此时恰逢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招收首批本科新生,意义重大。
展望华工“一城三校区”格局,每一个校区的建成都是学校做出的一次跨越。其中,大学城校区的建成使得华南理工大学迈入综合性大学行列,实现了理、工、医、经、管、法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局面。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建成,将助推华南理工大学向新的高峰迈进。我们有信心,2021年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整体建成后,学校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问:与传统大学校区相比,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主要新在哪里?
章熙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正在打造全球工科高精尖缺人才汇集高地、新工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科学研究高地、平等互鉴国际合作教育示范高地、开放共商共赢共享创新创业高地和高端科技前沿原创成果转化高地等六个高地。这六个方面可以高度概括这个校区在人才引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领先传统大学校区的独特优势,也是这个校区的“新”之所在。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承担着为中国大学开办国际校区先行示范的历史任务,在实现国际化教学条件下,校区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实现,将是我们重点攻关的新课题。
高松:广州国际校区的定位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的试验田和未来工科领军人才培养的示范区,除了对原有两个校区的传承外,广州国际校区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上都有新的探索。
广州国际校区办学机制采取“以我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每个学院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应学院和学科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合作。国际校区的课堂将采用小班化、全英授课的探究式教学。课外的教育采取“书院制+全程导师制”全面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的高水平主要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广州国际校区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本校实际制定并已经开始实施“预聘—长聘”制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问:广州国际校区将坚持“以工见长”的办学特色,将培养怎样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高松:高水平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培养高水平创造型人才,通过他们贡献于社会。大学是为未来而存在的,大学最核心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所有其它的功能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
华工正朝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更具创造性的工科领军人才,更好地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华南理工大学新工科F计划》,提出要培养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三力”的“三创型”人才。广州国际校区将是学校发展“新工科”的契机,《华南理工大学新工科F计划》就准备率先在这里实施。
问: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深耕广州、面向广东,如何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章熙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正在打造“六个高地”,通过催化高层次人才引培、产出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等一条龙连锁反应,体现对广州、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求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学院和研究院在开展科研时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持广州、广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华工智慧”。
高松:华工的有效转化技术有70%在大湾区内落地应用。未来,华工将继续发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科技创新源泉和高水平创造型人才支撑。
【师生代表说】
不负韶华,珍惜机遇
20日上午,在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学生宿舍活动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快闪”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身着民族盛装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载歌载舞,为近期过生日的华工新生庆生,激励青年学子热爱祖国、奋斗青春。
今年秋季学期,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选择华南理工大学,来到华工广州国际校区起航青春梦想。他们表示,不负韶华,珍惜机遇,让不悔青春点燃理想的光辉。承担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们也入驻校区,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发世界先进科技、培养高端科研人才。
“当华南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上时,我清晰地认识到,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并非解放的宣告,而是一份崭新的战书。”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新生许昕说,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就实行导师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将要跟随学习的导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目标,但我很愿意去挑战。”
“我终于正式成为了一名华工学子,也荣幸地成为广州国际校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首批本科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9级新生吴颢翔说,在未来四年的学生中,他将强健体魄,刻苦学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非常感谢广州国际校区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使我回国后在短时间内建成了实验室和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作为2018年刚刚回国加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教师,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梦华说,她将以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在选择性膜活性高分子药物等方向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努力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学生。
【建设时间表】
2017年
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在北京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
2018年
5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在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国际创新城正式启动建设
8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打下第一根预应力管桩
2019年
7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第一期首批项目交付使用
9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迎来首批本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