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深圳扎实推进普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2021-11-27 08:55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24日、25日,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圳举办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部署推进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和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路径。

  作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示范区,深圳“双新”示范建设情况备受关注,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下称“双新”示范区)建设中,深圳科学谋划顶层设计,行政领导与业务指导协同推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配合以及与学校或学科组共同研讨,全面优化升级普通高中教研体系,研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指南,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以示范校与学科示范基地为抓手,立足学科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改革真正深入到课堂中,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都在深刻发生变化,看到学生们更喜欢课堂,有收获、有成长,作为老师我也非常有成就感,每天感觉动力满满。”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的福田中学地理教师黄琼说,此前面对课程改革她有时会不知所措,如今有了系统指引和支撑,她“更有方向,也做得更好、更实”。

  像黄琼一样,更多深圳教师在“双新”示范区建设中行动起来且快速成长。今年深圳向省教育厅申报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就有近20项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成果。在去年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就强调,“双新”示范区建设对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全市高中学校都要参与到“双新”示范区建设中来,树立“一盘棋”思想,推动“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做出时效、做出样本。

  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在24日的交流研讨活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深圳将在教育部的统筹部署下,在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立足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国家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大胆改革创新,完成示范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深圳经验、广东样本乃至全国的示范。

  被赋予重任

  探索普高育人模式变革

  “双新”示范区建设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意义?

  时间倒回至2019年,彼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各地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改革直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2020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广东省普通高中从2020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了更好地推进“双新”建设工作,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深圳成为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深圳为何能够入选?又承担怎样的重任?

  “可以说深圳一直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下简称“市教科院”)院长李桂娟介绍,2018年以来,随着国家先后颁布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新教材,深圳按照“统筹谋划、研究先行、全员培训、项目引领、重点突破”的思路,积极推进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准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为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要求,示范区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此轮课程、教材改革有何特殊背景和意义?

  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希武表示,二十多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改革应试教育,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教与学方式,有其重要意义和作用,但由于缺乏评价体系特别是高考命题改革的相应支撑,以及课程标准与内容的相应调整,学科教学改革虽有不少积极探索,但未获得突破性发展,学科教学方式仍以知识传授式教学为主,“机械刷题”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改革、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特别是高中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的调整,给予课程教学新的改革空间。”潘希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或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立足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的校本课程开发走向“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其相应的学科教学改革的新阶段。

  “三核”驱动

  聚焦教育教学、育人质量提升

  被国家委以重任的深圳,如何不负使命?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圳印发《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3年)》,明确示范区建设的任务、思路与路径。同时,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和评估督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以课程教学领导机制为核,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区域实施的领导体系、指导体系、支持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双新”示范区建设,深圳遴选了深圳中学等10所示范校以及16个首批学科示范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经费支持和指导。

  李桂娟表示,此举是希望以示范校建设为核,提供学校整体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模型,引领全市每个学校形成个性化的实施路径;以学科示范基地为核,提炼学科课程教学实施的实践模型,带动全市每个学科组形成个性化的实施方案。

  示范校具体要在哪些方面开展探索?

  李桂娟介绍,包括重点推进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通过情景化、生活化处理等方式构建新课程新教材课堂实施的基础课程体系,通过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方式构建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探讨如何以学生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改革重点,将各学科的知识特点、内容模块特点、核心素养以及学生学习遭遇的核心问题有机结合,构建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多样性实践模型;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构建基于生涯规划体验的学生发展指导机制,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选科走班体系、学分认定体系、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等;立足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生指导的建设需要,构建空间优化、资源建设、教研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构成的学校支持体系。

  学科示范基地要在哪些方面做探索?

  据介绍,包括立足高考命题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改革导向,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的调整,力图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传输式教学,减少“机械刷题”现象;依据学科知识特点、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内容模块差异,聚焦学生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基于情境、单元主题、问题和任务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新型教与学方式,凝练出学科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模型;推进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优化学科组、备课组构成的常态化教研体系,构建学科实验室、学科课程资源建设、学科教师发展等构成的学科课程教学支持体系。

  通过课程教学领导机制、示范校、学科示范基地三大核心驱动,深圳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质量,深入推进“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教研赋能

  推进课堂、教学根本性变革

  改革最终要落到课堂、教学,新课程新教材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不少一线老师的困惑。

  为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要求,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组织工作团队,根据教学进度分模块编写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教学指南》,每个学科的教学指南既对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出了整体性的要求,还从主要内容、目标定位以及教学建议等维度对每个章节的教育教学进行了详细说明。目前已编写推送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学科“必修一”与“必修二”两个课程模块的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加大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同时,全面优化升级普通高中教研体系,优先配齐配强普通高中15个学科教研员,组建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业指导。分期分批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校长、副校长、学科组长、任课教师等相关群体参加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培训或研讨,提升管理人员及教师的课程教学领导力、实施力。

  同时还创新教研方式,如创立“赛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将高中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技能比赛、高中青年教师参加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高考改革理解的模拟命题比赛等三大赛事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基本平台,将培训、研修等教研方式融入比赛过程。

  “我们一方面必须关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点突破所在,另一方面必须关注新课程改革或高考命题改革的根本追求,特别是立足于破解‘机械刷题’难题,推进学科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潘希武认为,课程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普泛性的模式变革,必须紧紧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知识特点及不同课程内容模块,探索具体的、多样化的学科教学操作模型。

  据其介绍,为了推进课程教学实现根本性改变,市区教研员通过集体视导等方式,调研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及管理现状,指导各普通高中学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创新,探索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此外,市教科院还组织了系列学术研讨活动,为“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堂质变

  老师、学生都有了获得感

  科隆群岛明明在赤道附近,为啥会非常冷,而且还有企鹅在那里生活?

  福田中学地理老师黄琼在课堂上抛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好奇心十足,一堂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课程就此生动展开。

  黄琼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这一年,她深刻感觉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所带来的课堂变化,“这次的改革深入到课堂中,教学方式、引导方式都在深刻发生变化。”黄琼举例说,比如以前上上述内容课程,她会先告诉学生地理环境是个整体,然后再说其也有差异性,“这种一堂课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方法,会让学生形成认知上的矛盾,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知识是可以使用同一个原理来解释的。而如今课堂倡导单元式学习,每节课之间有联系,而且更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并建立整体知识框架。”

  作为课堂的主要实施者,黄琼说,她的改变来自教学理念的重塑以及科学的指引,“以前也想做,但有时会不知道该怎么发力,现在有了国家课标、市教科院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科教学指南等指引,以及教研员的培训及亲身上课示范,我会知道新课程新教材到底该怎么教、课堂怎么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看到学生能够深度掌握知识,并且进行知识迁移解决更多问题,黄琼坦言非常开心,“感觉每天很有干劲”。

  像黄琼一样,在“双新”示范区建设中,更多老师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积极性、热情被激发。

  作为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主任,龚湘玲经常要去高中学校实地调研、视导或培训教师,她发现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引领、指导,很多学校的课堂已经在发生大变化,“学生有讨论、敢发言、敢质疑,教师有热情、有思考、有方法,课堂真正有了生命力。老师们改革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

  潘希武也感受到了上述变化,他还发现,相比往年的“冷清”,今年深圳高中教师申报省级课题很积极,有许多课题都是围绕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开展研究。

  据了解,随着深圳“双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示范校、学科示范基地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如深圳中学构建竞赛、博雅、国际、常规四类课程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按需施教、按需选学”的教学模式;深圳实验学校构建科技创新、人文素养、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成长全记录为核心的过程评价机制;红岭中学构建系列跨学科综合学习课程,形成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的基本式等。其中,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的课程建设成果还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交流示范建设成果。

  在11月25日举行的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中,围绕“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自深圳多所高中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面向未来实施组合拳

  继续深入推进“双新”示范区建设

  基于现阶段的建设成果,李桂娟认为“双新”示范区的建设需着力于优化区域支持体系、全面推进示范校建设、深入推进学科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成果示范引领机制四大主要工作。

  她透露,接下来深圳将加强“双新”实施的支持体系建设,以示范校为核心,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探索学校整体实施“双新”的实践模型,重点突破,引领全市普高“双新”示范建设的全面实施;以学科示范基地为核心,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培育更广泛的教学实践模型,并深化探索立足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推动科研、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一体化发展。此外系统构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等领域的评价机制,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支持体系建设。

  据了解,深圳将持续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系列培训,包括示范校与学科示范基地三年建设专项培训;普通高校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新高考培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体系建设培训;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培训等。

  同时,加强新高考命题研究和新课程实施研究,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南研究制定工作。组织调研考试,指导和监督学校按照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培育学科教学改革典型模型、精品案例、特色课程,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创造性实施。

  此外,将研究制定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出台示范校、学科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以评促建,规范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进一步树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年度自查、专家诊断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并邀请知名专家长期跟踪指导,确保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还将搭建建设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平台。

  撰文:孙颖 徐峰 李学良



编辑:杨智明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