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广东省高校本科投档线正式公布。
今年,全国多所“双一流”高校扩大在广东的招生规模,优质生源的竞争因此愈发激烈。为在这场生源“争夺战”中占据优势,不少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在新高考规则下,精心设置更具吸引力的专业组。这些专业组不仅要符合当下社会对于“选学校更要选专业”的需求,更需要的是体现高校核心实力的王牌专业。
基于此,我们针对今年各高校的热门专业组(即该校投档分数最高的专业组)进行了排行,整理出《2025年广东省本科投档最热专业组高校排行榜》(物理和历史类),以及《2025年广东省本科投档“新势力大学”排行榜》。且看今年广东高校投档的“热门榜单”有何看点,哪些王牌专业组最受广东考生欢迎!
在新高考规则下,今年考生和家长对“精细化”的专业组更为关注,这种专业组里的专业数量较少,专业类型统一,俗称“干净的专业组”。
所以,我们可以从榜单中发现,各高校王牌专业组往往都特别的“干净”,专业特色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物理组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依旧最为热门,临床医学专业也广受追捧;历史组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法学、金融学等专业最具人气。
具体来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老牌名校,凭借精细化的专业分类持续吸引广东考生,优势显著。相比于近几年的新晋高校,这些高校招生规模较大,招生专业多,即便如此,今年王牌专业组的最低投档分数依旧亮眼。
中山大学今年历史类221专业组(开设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为最热门的专业组,以627分的投档最低分,投档最低排位1317,位列广东省历史类第1名。
作为老牌工科强校,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在王牌专业上做足功夫,今年依托百步梯创新学院首次招生,在物理类212专业组新开设4大工科试验班,增加工科类招生计划,深受考生欢迎。该专业组今年投档最低分640分,投档最低排位6278,在该校物理类专业组中位居榜首。
暨南大学今年物理类专业组数量从原来的9个增至15个,历史类专业组数量从原来的6个增至9个,更有利于考生报考。其中,历史类209专业组开设法学(涉外法治特色班),成为该校投档分最高的专业组,该组今年投档最低分为613分,投档最低排位为2810位,较去年最高分专业组的投档最低排位提升了715名。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表现尤为亮眼,自2012年开设创新以来,长期通过提前批综合评价招生,2025年首次新增普通批次招生便实现“开门红”:201专业组仅设人工智能1个专业,今年共投档22人,投档最低分652分,投档最低排位3232。
在广东省民办高校中,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表现突出,在物理组和历史组的排名中均持续领先,分别位列第1名和第2名。
受国家政策与市场热度攀升的双重影响,计算机类专业依旧是高分考生青睐的热门选择之一。
以中山大学为例,今年物理类216专业组(涵盖计算机类、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投档最低分较2024年上涨8分,投档最低排位提升444位。去年该校物理类219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为643分,投档最低排位为4019,可见计算机类专业的报考热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类203专业组招计算机类专业,今年投档最低分为589分,投档最低排位为35286,也是该校的王牌专业组。
民办高校中的计算机类专业同样亮点纷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今年在物理类新增201专业组,该组将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整合在一起,今年投档最低分为494分,投档最低排位176527,在该校各专业组中位列第一。此外,广东东软学院今年继续采用 “一个专业即为一个专业组” 的模式,最大程度契合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意愿,大幅降低了被调剂的概率,让考生能够更安心地报考。
今年刚刚升本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3所学校,计算机类相关的王牌专业组,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除了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校外,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也在榜单中表现突出。
医学类设置临床医学(8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高升学率”专业组,成为考生 “冲稳” 的首选,其投档线会超过该校的临床医学(5年)专业所在专业组。
南方医科大学今年继续将临床医学(8年)这一专业,单列为一个专业组,该专业组取得投档最低分650分,投档最低排位为3606的成绩,成为该校最热门的专业组。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X” 一体化)(5年)所在的 201专业组,今年投档最低分633分,投档最低排位8669,相比去年投档最低排位上涨4581位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9年)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在物理类和历史类中均为该校的王牌专业组。其中,物理类201专业组投档最低分为604分,投档最低排位为23715;历史类209专业组投档最低分619分,投档最低排位为2062。
校企联合培养班所在的专业组同样成为考生追捧的 “香馍馍”。这类专业组由 “产业绑定” 模式主导,通常是学校与头部企业、产业园区共建的 “产业学院”,因实习机会丰富、就业有保障,其投档线普遍高于同校的普通专业组。
尤其是 “计算机类+校企联合培养班” 的组合,更是成为多所学校的王牌专业组。
例如,深圳技术大学物理类203专业组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腾安班)[校企联合培养],投档最低分为590分,投档最低排位为34418;
广州商学院物理类205专业组今年招1307人,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且均为校企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班,该专业组投档最低分463分,最低排位230853,是该校投档分最高的专业组。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班,通过多学科交叉、导师制等特色模式,用于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受到考生青睐。
深圳大学今年物理类设置5个院士班。其中,233专业组招收人工智能(IEEE荣誉班)和人工智能两个专业,今年取得投档最低分625分,投档最低排位11801的成绩。人工智能(IEEE 荣誉班)主要依托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采用小班制、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自2024年开始招生以来,录取分数位居深圳大学各专业分数首位,今年该专业所在的专业组依然是深圳大学的王牌专业组。
华南农业大学物理类230专业组,招动物医学(丁颖创新班)(5年)、动物科学(丁颖创新班),投档最低分593,投档最低排位32245,一直以来都是华农的王牌专业担当。
与此同时,师范类院校纷纷推行 “新师范” 举措,更注重专业针对性,以此降低考生被调剂至其他学科的概率。例如,汉语言文学(师范)、历史学(师范)等专业,1个专业即构成一个专业组。
华南师范大学今年专业组设置进一步细化,物理类设有33个专业组(含地方专项、联合培养、中外合办),历史类设有19个专业组。在创新班布局上,该校推出了系列入选教育部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物理学基地班,其所在的物理类219专业组是该校的王牌专业组,投档最低分621分,最低排位13782;历史类201专业组同样是王牌,投档最低分612分,投档最低排位2898。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今年特别开设了中医临床学专业,包含中医学(铁涛班)、中医学(岭南班)等,在物理组202专业组招生,其成绩仅次于该校中医学(9年)专业所在的专业组,位列该校第2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今年物理类设31个专业组(含地方专项、少数民族班),历史类设17个专业组,其中表现最优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所在的专业组。
肇庆学院、韶关学院等招收师范类专业的院校,在专业组设置上也同步进行了优化。
双学位也成为今年的一大特色趋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2024年起,推出了“小语种+国贸”双学士学位、“外语+法学”双学士学位、“国贸/金融+法学”双学士学位、人工智能等专业(项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历史类204专业组开设的“法学+商务英语”双学士学位,以589分的投档最低分和投档最低排位8150,成为该校今年最受广东考生青睐的专业组。
广东医科大学物理类207专业组开设的智能医学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成为该校最受高分考生追捧的专业组,今年投档最低分550分,最低排位81400。
近年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凭借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 的办学定位强势崛起,发展势头迅猛。这类高校招生规模精简,专业设置高度聚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精准契合当下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因此深受考生青睐。
从榜单可见,这些 “新势力” 高校的专业组堪称 “干净组”:其专业设置集中,甚至仅设1个核心专业,不仅凸显学科优势,更给高分考生 “冲志愿” 提供了精准选择的机会。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提前批非军检批次招生,受高分考生欢迎。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3专业组投档最低分达662分,投档最低排位为1730,延续了其在高端工科领域的吸引力。
第二年招生的深圳理工大学,招生规模从去年120人扩至今年的206人,仅设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组,今年投档最低分为629分,投档最低排位10163。
2025年刚获批的大湾区大学,今年首次在广东招80人,投档最低分622分,投档最低排位13266,该校本科生导师由华为、大疆等企业高管组成,学术导师团队由前沿领域专家组成。
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今年招生规模从44人增至61人,投档最低分616分,投档最低排位16184,稳步扩大影响力。
综上所述,广东省2025年本科投档情况,本质上是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分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考生用分数投票,选择了“专业壁垒高、产业关联强、升学路径清晰”的专业组;高校则需通过“特色化、产业化、升学化”重构竞争力。未来,随着“新高考”选科模式(3+1+2)的深化和“职普融通”的推进,这种“专业优先”的选择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高校的专业建设也将从“校级竞争”转向“专业组竞争”——谁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不可替代的人才培养价值,谁就能在投档线竞争中占据高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干净”的王牌专业组出现,让考生报考时能打消顾虑,更加遵循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最终也让高校的教育因此更加的“王牌”。
统筹 陈诗洋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柯丹洁 翁子盈
出品 南方青春高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