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山大学校长用这12个字回答……

2021-03-16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纵观近千年的世界大学发展史,培养一流人才始终是大学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正是对大学这一根本价值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昭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在罗俊看来大学应该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因为只有提出了这个目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才有一个为之不懈努力的明确方向,各项工作才会有一个可以围绕的核心参照”。

  2015年起,中山大学围绕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和特点,凝练出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

  “这‘十二字’目标与党的教育方针一致,与孙中山先生创校的宗旨一脉相承,与中大近百年的办学传统相吻合,与大学所承载的历史责任相适应。”罗俊说。

  其实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创校之初。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前身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上亲笔题写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便指出了读书人治学为人的途径,希望读书人尊德问学,完善人格,通过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把自己修养成“君子”,然后报效国家。

  谈及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含义,罗俊说,“德才兼备”是党中央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又红又专”;“领袖气质”,指的是中山大学的学生要有担当、能扛责任,面对困难、面对任务,能做出舍我其谁的选择;“家国情怀”,是希望中大培养的学生心中装着集体、心中装着他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这些内涵要义是中山大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教育根本问题的答案。

  “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大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底气和心气,体现了中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担当,成为新时期中大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给我们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指明了方向。”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钟一彪说。

  今年寒假,因为家乡疫情留在学校过年的中山大学哲学系2017级本科生卢锐说,随着在中大学习的积累,她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越来越深,尤其是提出的“领袖气质”指的是“要敢于担当,直面困难,在责任面前有舍我其谁的态度,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心。一定要学好真本领,才能在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挺上前去。”

  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立足新时代、砥砺奋进,进入一个内涵式发展、追求卓越、迈进一流的新时期,整体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随着2020年8月深圳校区的启用,中山大学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核心城市办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不断开创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新时期的中大,怎么样培养人?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了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了“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标准。

  “学校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培养特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罗俊说。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