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岭南一墨客,立德又立言”

黎向群著《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感发

2021-01-25 11:41 来源:南方网 万瑞杰

  拜读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史学者黎向群(字若虚)先生新著《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颇有体大精思、条分缕析、方法出新、见解独到,故感慨系之。

  《研究》是在《岭南历代书法名家》一书的基础上作深入研究和补充。作为当前岭南地区比较全面而系统研究岭南历代书法家的专著,有如下特点:首先,旨在挖掘,据于实物。从书家的生平事迹、艺术崇尚、学术思想、交谊及其诗书画印艺术成就等方面,体现了研究的“综合性”;其次,将每一位书家置身同时期或整个历史长河作比较。确立其书法地位,体现一定的“历史观”;再次,左图右史,赏心悦目。每位书家配上精选作品图片,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彰显“图像文献性”。着实为读者提供“岭南地区书法研究”的展新面貌,从而贡献当代书法学。

  《研究》一书是若虚先生近二十年书法学研究的部分成果,只精选了各个历史时期岭南地区的代表性书法家专论三十余篇,以历史时期为经,以书家个体为纬。具体分为:吴晓懿教授序言和若虚先生自序;章法为“上篇”宋明、“中篇”清代和近代、“下篇”现当代;“附录”为作者近年书法研究成果及活动一览。核心内容的“上篇”:重点在“考证”。如:卢侗楷书《罗恺墓志铭》考证、《海瑞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其书法艺术初论》,体现考证性和探索性的治学方法;“中篇”侧重在“阐发”。如:《试论冯敏昌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其学术成就》、《浅论吴荣光生平事迹、经学及其书法艺术成就》具体分为生平事迹、经学成就、书法艺术成就、代表作品等。再有《近代碑学书家刘光谦生平事迹及其书迹考论》、《冯瑞兰成长的人文环境、交谊及其书画艺术成就初探》、《邓尔雅生平、诗学及书法篆刻艺术》等思想发微;“下篇”:宗旨在阐述各家生平活动。如:《简经纶避居香港、澳门及广州湾的艺事活动》并列有:简经纶履迹述略、避居香港澳门的缘由及艺事活动、应邀到广州湾举办的个人展览会、结论;再如:《论地域人文环境对赖少其书法篆刻理论生成要件的影响及其篆刻艺术》并附有其篆刻作品和边款,达到盖棺定论。

  诚然,本土学者的高度评价则引人注目。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学者、书法篆刻家吴晓懿博士所述:“身为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和岭南印社副社长的他,近三十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丛刊》《西泠艺丛》《书画世界》《美术学报》《中国书学》《广东教育》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系统介绍了‘岭南书派’的地域特点及其生成、传承脉络及其发展的规律。”中肯的同行评价。阐释到此,大概若虚先生之《研究》大著的体大精思和条分缕析,可见一斑了。

  在拜读若虚先生《研究》大著时,斟酌品评题目并经过了:“‘黎’明即起,‘向群’寻道”、“岭南一君子,立德又立言”和“岭南一墨客,立德又立言”,最终选择第三个题目。“墨客”,指文人书生,即读书人;“立德立言”,指树立德行和著书立说。这是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功业。《说文解字》云:“德”,升也。升,日上也。“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凡此种种,均益于对若虚先生之《研究》大著的“方法与观点”、“见解与影响”的下面探讨:

  “方法与观点”上。第一,“历史为经,书家为纬”。既层次分明又彰显“岭南历史中书法家”的核心部分“清近代”,着实体现了“纵横交叉”的研究法;第二,“金石书法,帖学融儒”。黎简开启金石书法风气,岭南大儒朱次琦学术思想对中国学术及政治有一定影响。朱氏再传弟子康有为在继承岭南书法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锐意革新自成康氏碑学理论。但是,黎简开启“岭南帖学”一派,却功不可没;第三,“由帖入碑,扬碑抑帖”。“岭南碑派”形成于咸丰九年进士,会试探花粤中著名学者李文田。“扬碑抑帖”从理论到实践将中国碑学书法推向高峰并影响海内外。随后,康有为弟子陈千秋、梁启超、刘海粟、徐悲鸿、肖娴、沈延毅等人继承发现之。从而扩大了康有为碑学书法理论的研究手段和内容。第四,“岭南篆刻,考察论证”。在此,为更好地阐释《研究》一书,有必要回顾若虚先生的另一部力作《岭南篆刻》。对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道义先生评曰:“《岭南篆刻》以历史年代为纲,以广东地区出土的古玺印和各时期的篆刻家及其作品为目,对岭南篆刻的流派尤其是明清及近现代岭南篆刻名家及其作品风格进行了缜密的梳理......其研究手法注重学术考察和论证,使读者系统地认识到岭南篆刻发展的全部过程”。《书法导报》副总编尧远生先生评曰:“黎向群先生编著的《岭南篆刻》,从推广层面上看是一本普及性的地域性篆刻类读物,实质上它也是一本篆刻业内学术性很强的书籍。从学术上说,《岭南篆刻》不仅仅是地域性的篆刻史,同时,它也是中国篆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岭南篆刻》一书中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在此的品评。

  “理论与创新”上,以史为鉴,勇于担当。首先:“一部书法史,首先是书法家的历史”。这是若虚先生在2008年和2013年,独立完成的《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两个研究项目中所采取的“书法史观”,故而两个研究项目均获得了《岭南文库》项目基金立项出版,引起中国书法界同行广泛关注岭南的书法篆刻效应。从而实现了若虚先生“打造”闻名遐迩“岭南画派”般的“岭南书派”梦想。这是在“甚至岭南本土书家、学者也认为未有流派存在”观点上,实现若虚先生的“文化自信”的历史担当;其次,“岭南书派的文化特质及书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包容性和开放性、吸收与创新,朴厚大方,温文尔雅是其重要的特征”。无疑,这些是若虚先生阐释岭南地区形成帖学与碑学的两大书法传统在于岭南独特的“人文性”的观点”。若虚先生又指岀:其中的谢兰生、吴荣光、朱次琦三人是主要的传承者,最终都归结到承继者康有为身上,岭南书法从此形成碑帖合流的格局。若虚先生树立了“碑帖合流书法观”的理论见解。同时,若虚先生又提出:“岭南书法流派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得益于南海这一块沃土,碑、帖两派的主要创建人物,又主要是南海书家”的又一理论观点。若虚先生的这一论据是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地区,物阜民丰,文风昌盛,英才辈出。素有“始皇郡,隋帝县”之称,与罗浮山并称“二樵”的西樵山,有“理学名山”之美誉。此属“地域文化观”;最后,若虚先生“找到了‘岭南书派’生成、传承脉络及其发展的规律”。这一观点是在“任何一个艺术流派的生成、传承与发展,都是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个地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诸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及成长的土壤”的观点。这是若虚先生经过大量考察、考证、思考中得出的独特见解。因此,《南海历代书法及其传承》课题成果以专论形式收入《南海区博物馆藏书法集》一书。可谓“劳其筋骨”,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文行于此,我们再回首若虚先生《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的另一部力作。著作一问世得到多位专家的关注和肯定,其中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评曰:“作者对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广东书法史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黎先生在岭南书家研究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当代岭南书学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研究》一书的付梓更是得到国内专家进步的肯定和评论,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吴晓懿博士评曰:“经过多年的钩沉搜遗,网罗文献,今年夏天,若虚先生终于将《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一书定稿,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对广东历代先贤书迹,考其真伪,辨其优劣集众人之优而有独断机杼之说,文约理赡,可谓‘岭南寻茅龙,奥海探骊珠’”定格在“岭南书学”的重要地位。

  我认为确定“真正专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一个问题”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若虚先生在《研究》一书的“自序”坦言:“近二十年,我透过《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和《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三个项目的研究,由点到面,由纲到目,由浅入深,由书家到书家群体,逐步厘清了岭南书派的生成、传承和发展的轨迹,同时掌握了大量的重要的材料和依据,为日后深入研究岭南书派作铺垫”。可谓蓄势待发,志存高远矣。

  诚然,作为相识、相知和相契的高等院校书法篆刻教育工作者,我此刻最想表达的莫过于:《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具有当代地域书法研究的“扛鼎之作”;若虚先生在其大著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学术见解又是当代地域书法研究的“宝贵经验”;通过若虚先生所著的书学和印学两方面的大著所体现的严谨、系统、创新的“学术精品”,窥测若虚先生所言:“岭南偏于一隅......岭南文人多厌弃浮名,不自表襮”的历史文化性。正因为若虚先生的不图浮名,脚踏实地做事,从而成就其《研究》,又在当代的书法理论界形成“自家的研究权威”。在此,令人肃然起敬并感慨良多:“岭南一君子,立德又立言”、“‘立传’彰赓续,‘南海’有遗风”。《研究》的问世一定有若虚先生被岭南先贤康有为书学攀登精神所感召,而砥砺前行,著书立说之故。

  借此,期待黎向群教授蓄势待发的“岭南书派理论研究”成果早日问世。我想,“待到山花烂漫时”,也许还会有类似的“岭南书家交游研究”、“岭南印家交游研究”等“大岭南书法文化”的新成果面世。我们翘首以盼之。

  《岭南历代书法名家》作者:黎向群,书法史副研究员,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岭南印社副社长等。著有《岭南历代书法名家》《岭南篆刻》《岭南历代书法家研究》《小闲字课》等。编著《岭南书论》《广东书坛四十年》等。

  本文作者:万瑞杰,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大连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大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大连印社副社长、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古玺文书法饰笔初探》获2006年度大连市科学论文一等奖、岭南印社·首届中国印学奖“颂契成果奖”。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