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强基计划,报还是不报?

2020-05-28 18:12 来源:南方网 陈诗洋 柯丹洁

  南方网讯 2020年1月,教育部公布将在部分试点高校推出“强基计划”这一新的招录模式。5月份,全国36所试点高校陆续公布了2020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意味着“强基计划”终于揭开面纱,各校报名截止时间也都定在5月30日或者31日。

  强基计划的首年实施,对于考生及家长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考生能不能报考?怎么报考?”然而,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罗晶却反复提醒考生:“要慎重考虑自己要不要报考”。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以中山大学为例,进一步深层次理解“强基计划”这一新政。

  重培养:“只为降分”,无意读研深造的考生慎重报考

  5月6日,中山大学发布了《中山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此次强基计划将面向29个省(市、区)计划招收150名考生。从报考条件来看,中山大学强基计划要求考生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高考成绩优异,它不看竞赛、不看论文、不看专利,考生只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报名,入围考核后参加面试和体质测试即可,并按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与学校考核成绩折算组成)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这么一看,强基计划对于成绩优异的考生似乎是一次新的机会。

  这与同样采用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的另一种招录方式——“综合评价”,又有何不同呢?中山大学招生办主任罗晶接受南方网记者专访时说道:“强基计划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招生培养一体化设计的制度,重在培养设计;综合评价录取是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重在选拔设计。”

  那么,强基计划的“重培养”与综合评价“重选拔”又是如何体现的?

  仔细阅读招生简章我们发现,强基计划针对的是基础学科招生(中山大学面向9个专业招生),并规定考生只能报考一所学校,同时明确了被录取考生入学后不允许转专业,学校将对入读强基班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相比之下,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则会更加灵活,招生专业范围较广泛,招生计划更多,入读后没有专属培养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允许转专业。

  可以看出,对于想要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来说,初期选择和自我定位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倘若报考前没有认真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一旦确认报名并被录取,你所选的学校和专业将伴随之后的学习旅程。而很多其它的录取模式的灵活性更高,人才选拔的范围更广。

  从培养方式上看,学校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小班教学,学生在师资、学习条件、学术环境与氛围等都可以享受到顶尖的配置,同时畅通了成长发展通道,建立了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以中山大学为例,学校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为强基学生安排顶尖学者担任导师和班主任。据统计,中山大学9个强基班专业中,有四个专业是由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并亲自授课。此外,强基班学生还有一个3+X本硕有效衔接的专属通道。例如,物理学专业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打通,设置本硕博共享课程,实现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有效衔接,强基班学生在阶段性考核达标的基础上,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很明显,强基计划的选拔更多的不是选成绩,而是在一定成绩范围内,选择适合培养的对象,进行深度的培养,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适用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无意深造的考生需要慎重选择。

  重志向:未来规划尚不坚定的考生慎重报考

  强基计划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一大创举,是国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一次探索,也是大学本科招生与培养模式全面、系统的一次变革。“强基”意指“强人才之基”,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罗晶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我们希望考生要立鸿鹄之志,发现自己的浓厚兴趣,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发扬千锤百炼的奋斗精神。”

  强基计划除了要求考生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成绩拔尖,高考成绩优异外,还要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并有至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中山大学强基班学生将“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直接参与学校“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大建设,实现科研训练100%。如何选拔合适的人才?罗晶说:“在面试考核中,主要是对考生的理想信念、专业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学生在面试时须充分证明自己的信念和能力,同时,为了科学研究,愿意吃苦、敢于挑战、勇于坚持。”

  这意味着,考生在报考之前,要有明确的个人生涯志向,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对所报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有清晰而长远的个人规划路径,对未来所遇到的挑战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考生若对未来规划尚不坚定,则需要谨慎报考。

  除此之外,罗晶还强调:“在优异的高考成绩基础上,我们更加要强调考生'三有’,即‘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于基础学科,这是报考强基计划的前提。”

  据了解,“立报国之志,做强国大事”是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学生的重要特征。中山大学要通过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青年学生,启发和坚定其在基础学科领域立大志、做大事的信念和决心,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和医学科学家。

  强基计划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考生要立鸿鹄之志,也要立报国之志。唯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者,才能真正做强国之事。没有真正准备好的考生,需谨慎报考。

  重基础:对基础学科缺乏浓厚兴趣和基本素养的考生慎重报考

  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相关文件通知,此次强基计划主要突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支撑地位和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我们可以看出,除数学、物理、化学等传统基础学科外,古文字学这类相对冷门的学科也都入选了。其实,这与近年来国家的战略和发展方向息息相关,也再次证明了强基计划是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

  古文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推出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是想通过加强古文字研究人才的科学培养,推动古文字研究的传承发展,进而传播优秀传统文明资源,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这是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科学决策。

  那么,中山大学是如何根据国家需求设置招生专业的呢?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的9个招生专业都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支撑学科都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被评为A类学科。

  5月22日,中大招生办主任罗晶携手九大招生专业教授做客演播室,全方位解读了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点击了解:《中大招生官携九大招生专业教授详解2020年强基计划》)我们了解到,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提出建立“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五个融合为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中山大学建设卓越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各项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

  从科研支撑来看,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生可进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殷墟甲骨文与战国文字结构性质的比较研究”等项目团队,承担部分科研任务,锻炼独立科研能力等。生态学强基班学生入学后即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训练。

  为何会有这么高的配置?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就依托数理化生文史哲等国家理科、文科基地,通过引入科研训练、配备学术班主任等措施培养优秀学生,形成了中山大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所以说,强基计划的学生一路过关斩将,被录取后收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新的挑战。入选的学生要有攻关核心技术难题的决心,要有持之以恒、奋发进取,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念。如果对基础学科特别是冷门学科缺乏浓厚兴趣和基本素养,同样要谨慎报考。

  小结

  我们通过对“强基计划”的深入理解,了解到哪些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应该慎重评估,甚至应该考虑不报考。那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呢?我们姑且尝试对强基计划的理想型考生做一个这样的画像:

  1、你对自己的志向明确,对国家大义、民族复兴事业等有深刻的理解,愿意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希望自己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闪耀的浪花,以使命为乐。

  2、你对成功的理解更深刻,不取决于短期的就业、薪资等等,也不在于当下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成果和荣誉,而是看中长期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成长平台,以成长为乐。

  3、你意志坚定且耐得住寂寞,对一些可能生僻的基础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兼具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今后也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陌生的领域进行研究,以探索为乐。

  【编后语】

  强基计划是今年的新政策,必然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大胆想象:

  纵观首批强基计划的入选36所高校,皆为我国双一流A类高校,首先证明了只有顶尖高校才具备首批试点“强基”的资格,一方面是对学校的办学、品牌等提出了一个门槛要求。另一方面,从“中大强基”的一系列实施措施看出,可能更重要的是,这一批高校能够率先地、准确地理解教育部实施强基计划的初衷,以及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深远意义。

  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在全国招生,从各地招生人数计划等情况来看,其地域性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强基计划的高精尖特质,对于高校的综合实力无疑是一种深层次的检验。那么,强基计划的招生情况,是否就能从某种程度,更为直接地反映各校的整体实力?是否也将意味着,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这批强基计划的高校,从此真正进入了全国性一流高校百花齐放的舞台?

  我们拭目以待。

  【统筹】陈诗洋

  【记者】柯丹洁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